药山寺
地理位置: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岳山村
寺院住持:明影法师
【历史沿革】
药山寺,又名慈云禅寺,国家重点寺庙,由唐代著名高僧惟俨开创,为禅宗南宗派寺院,信众曾遍布东亚、东南亚。寺院几经兴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现任住持为明影法师。
药山寺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位于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岳山村(原名药山村,文革后,改为现名)。
寺院历史
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
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惟俨禅师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
明崇祯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
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文革期间彻底衰败。
90年代初,药山寺开始重修,留下两进小院,现也残破不堪。药山寺遗址仅剩宋碑一块,另有古樟,古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
1983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
2013年12月18日,民宗局聘请明影法师为药山寺主持,现明影法师正着手主持药山寺恢复重建工作。寺院各种建制基本规范,晨钟暮鼓,禅修活动正常开展。
药山寺
寺院古迹
药山遗珍
药山寺因文革期间破坏严重,现存古代遗迹不多,寺内古代遗存仅存约2000年树龄的古榔树、樟树各一株,1000多年树龄的古罗汉松一株。寺院周边山上,有惟俨祖师塔静静地立在山腰,周边有历代僧人墓数十座。寺院另有碑刻三块,均为重点保护文物。
寺院文化
开山祖师惟严禅师,惟俨(745~828),又名药山惟俨。俗姓韩,唐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药山惟俨禅师是曹洞宗始祖之一,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 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寺院传说
药山故事
药山留下禅宗公案很多,除了药山还银、荣枯二树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李翱问道了。
李翱,字习之,唐河北赵郡人,韩愈门人,亦为愈之侄婿。不为师之思想所拘,以客观采取佛学之精华。为朗州刺史时,访药山禅师,禅师于松下阅经,不理睬。李曰:“见面不如闻名。”禅师曰:“何得贵耳贱目?”李问:“如何是道?”禅师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闻之,茅塞顿开,呈偈曰:
练得身体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吾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后着《复性书》三篇,教人复性灭情。性即本心,情即烦恼。妙觉本心为烦恼所覆,智慧光明为情爱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谓“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赞曰
松下问道 示以无言 闻名见面 何说何传
用耳代目 玄中之玄 水在瓶中 云飞天边
又说偈曰:
明善复初悟本源 通权达变了循环
青出于蓝为俊杰 紫超乎红拜药山
水清月现尘沙净 性定情空烦恼蠲
摩诃般若波罗蜜 如是如是大自然
寺院住持
药山寺现任住持为明影法师。明影法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1年在河北柏林禅寺出家,师从净慧长老。历任河北柏林禅寺监院,河北真际禅林监院,河北佛学院副院长。
明影法师接了净慧长老曹洞宗与临济宗的法。净慧长老为虚云和尚侍者及传法弟子,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历任河北佛教协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是当代最著名的禅宗高僧之一。明影法师思维缜密,对禅宗研究颇深,并形成了自己对禅宗的独到见解。他住持药山寺时,不仅用古法开展了曹洞禅修活动,还结合当今,开展了山林形成活动,形成了药山禅修的特色。
明影法师
寺院地位
自唐以来,药山寺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唐贞元初年(705年),南岳石头希迁的法嗣弟子惟俨移居药山传授禅法,使禅宗南宗得以发扬光大。惟俨因此成为南中国禅系中颇具影响的一代禅师。药山寺寺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寺院,信众曾遍布东亚、东南亚各地。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