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寺
地理位置:河南南阳市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
寺院住持:圣地法师
【历史沿革】
中兴寺(俗名登禅寺)坐落在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据南阳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该寺的亭台、楼阁、古坊、古碑、佛塔、塔林、古井、马五砖、汉画石、唐代壁画等建筑都是文物珍品;寺院建筑布局严谨、古雅,气势磅礴宏大,幽深壮观,鼎盛时期建筑面积近千亩。僧众2千余人,所以相传有千亩登禅之说历史见证,是南阳佛文化首页,是佛教文物珍品,堪称南阳“释源祖庭”。
中兴寺
寺院简介
中兴寺(俗名登禅寺和登山寺)座落在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是南阳现存最古老的寺院。
据南阳地区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於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该寺的亭台、楼阁、古坊、古碑、佛塔、塔林、古井、马五砖、汉画石、明代壁画等建筑都是文物珍品;寺院建筑布局严谨、古雅、气势磅礴宏大、幽深壮观,鼎盛时期建筑面积近千亩、僧众2千余人,所以相传有千亩登禅之说,有史料见证,是中原佛教文物珍品、堪称南阳“释源祖庭“”。
据考证,魏文帝曾带领文武群臣於中兴寺设禅,为国民祈福,并亲自登禅祭拜而得名登禅寺。据高僧传卷七:“帝还敕今迎请蜀僧:道汪为中兴寺寺主,敕中兴寺僧:道温为京城寺主,孝武帝也曾整肃中兴寺。”
寺院景观
中兴寺院内的西魏造像碑“三通”,镌刻於大统五年(公元537年),碑高1.82米,宽0.82米,圭首刻佛龛造像,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释迦大佛跏跌坐於中间方座上,袒露右胸,著褒衣钵带式袈裟。衣著复褶垂於座前;二弟子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侍立於佛后两侧,跣足立於佛前两侧裙,头戴花蔓冠,宝缯顺肩下垂,帔帛覆於双肩,颈饰项圈,胸佩璎珞,下身著垂地长裙,分别手持佛尘和莲花,佛后上方刻有四个飞天,左右分别上下两层,飞天头戴两冠、配颈圈和臂钏,折体飞天,衣带飘拂,分别手持莲花和琵琶,飞天之间显现一束吉祥的佛光。佛像构阁严谨,刀法洗錬,线条疏朗,雕技精湛,所雕人物栩栩如生,菩萨身材均匀。飞天飘拂帔帛羽状裙尾,流动飞纹,极具动感,保留了北魏时期艺术风格,下刻记述了西魏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镇古城大都智固城县开国男白实(字双城)的生平事迹,涉及南阳、顺阳、新野三郡太守、县今刺史、别驾、校尉、将军、丞尉等文武官员六十二人,为该寺捐施田地物资的实际状况,碑文书法是魏笔书法,是雕刻艺术中的珍品,全国仅存的一块古碑。寺内另外两块造像碑文是曹植的杰作佳品,解放後移交南阳文博馆保存。对研究西魏的行政、军事、建制、管辖区域提供了宝贵的宝物资料。其中的地名和官职,多有未见於“魏书”和“北史”的记载。可补史料之不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埤文笔体结构严谨,笔力强劲,笔意婉润犹美,字取横势,方笔曲线,波挑隶意尚存。成为後世书法的典范,史称“魏碑体”。千百余年来,文人墨客,前来拓摹,或欣赏玩味,或馈赠朋友,或临摹学书,或收集珍藏,络绎不绝,留下了千古绝言佳句林立寺内。1951年中央人民专题下文:“保护好中兴寺文物珍品(造像碑)”。1956年、1963年、1982年分别公布:该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