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河南南阳市镇平县老庄乡杏花山东麓
占地面积:20000平米
【历史沿革】
菩提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东北12公里的杏花山内,寺内收藏有国家一级文物《贝叶经》。
菩提寺景观
寺院历史
该寺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由菩提寺祖师朱智勤住持创建,兴盛时有僧300余众,香田70余顷,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发生灭佛事件,寺中许多殿宇被毁,人员、土地减少。宋、元两代又恢复发展,其中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德钦和崇新禅师曾住持重建,使寺院大为改观。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天降淫雨,山洪暴发,殿堂台阁,倾地颓废,当时的住持惠明禅师“开源节流,募化修葺”,使之逐渐恢复,渐具规模。明代南阳诗人方九功有《游菩提寺》诗云:“石澄乘风上,飘然如在天。眼前悬日月,足下挨云烟。环萦朝众水,拱揖列层巅,眺望乾坤小,奇观绍昔贤。”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年菩提寺建筑气势宏伟、游人不断的情景。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义军四起,寺院毁弃。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襄阳十元院住持了尘禅师,在赴五台山观丹霞寺途中,路过杏花山,见菩提寺没于荒草,遂“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度徒3人“修佛事,兼力田”开山辟麓,不数年,使香田渐增,香火日盛,并重修大雄宝殿、二佛殿、藏经楼等,使菩提寺又恢复了原有规模。
寺院景观
钟楼
钟楼是菩提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初,高8.3米,共二层,平面呈正方形,为四通柱四角攒尖顶灰色简瓦屋顶,屋面脊上施龙、虎等走兽,正中施六层宝瓶。二层无墙,柱间设木栏杆,四周檐下施三踩重昂斗拱12朵,楼内悬挂一大钟,高1.45米,口径1.07米,为铁铸,呈喇叭状,盘龙钮,波浪形口,为八块浇铸,上部口部满饰铭文,下部饰花卉、乳钉图案。僧众进行佛事活动,常击钟为号,钟声嘹亮,余音不绝。钟楼与鼓楼分列菩提寺山门两侧,相互对应,构成“暮鼓晨钟”的独特景观。
鼓楼
鼓楼是菩提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建于明初,高8.3米,共二层,平面呈正方形,为四通柱四角攒尖顶,灰色简瓦屋顶,屋面脊上施龙、虎等走兽,正中施六层宝瓶。二层无墙,柱间没有栅栏,四周檐下施三踩重昂斗拱12朵,鼓楼内放置一面大鼓,直径1.5米,厚0.3米,下有木制鼓架,僧众进行佛事活动,常去鼓为号,鼓声洪亮。
井
一百(柏)六十(石)一眼井,呈六面体状,为青砖砌筑而成,井口以六块青石条封口,东北有一胸径1.15米的柏树,树龄千余年,高15米,因该井以六石封口,附近有一柏树,故以谐音称之为一百(柏)六十(石)一眼井。该井地处杏花山沟沟底地势平缓处,地下水丰富,与泉眼相通,又因山上泉水穿过,因此水源充足,从未干涸。井水清澈甘洌,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旱不降,涝不升”。
碑刻
菩提寺碑刻现存12通,主要记述寺史、历代名人游览留诗和当时政府文告。现存碑刻包括明代3通,清代6通,民国3通,时间最早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碑刻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碑体最高达3米,最低者0.58米,多为青灰色大理石质,周围饰卷云、双龙、双虎图案,碑座有长方形、方形、方形覆莲和龟形等。其中,菩提寺重修记碑,高2.07米,额高0.5米,宽0.84米,厚0.22米,青石质,立于龟座之上,半圆额,二边饰双龙图案,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得到郭沫若同志的高度评价。刻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登镇平杏花山宿菩提寺有序碑”,长1.37米,高0.93米,厚0.14米,青石质,为大城梁建章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夜宿菩提寺时所作的一篇序文,由民国宛西自治派代表人物彭禹廷书丹,碑体敲之如钟鸣,在不同部分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故又称“五音石”、“钟石碑”。
菩提树
菩提树,属落叶乔木。菩提寺森林公园内共有四株,其中一株树皮呈黑色,枝叶稀疏,树干胸围直径达3.86米,树高19.3米,冠幅18.2平方米。其余三株略细,但也参天耸立,绿荫蔽日。菩提树花呈白色,果实圆润如珠,人称“佛珠”。传说,新朝王莽时期,刘秀在安固城(今镇平县城郊乡王庄村南)被王莽追杀,逃至杏花山,山上怪石兴妖挡道,刘秀无奈徒步行走,翻越九曲八弯的盘道岭,于山崖前歇息时,其坐骑白马托梦“栽下菩提树,汉室定再兴”。刘秀随即在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前有朱崖、后有玄武之地的山崖前栽了一棵菩提树。现在人们看到那株较大的菩提树,就是当年刘秀所植。
千年银杏
菩提寺前有一雄两雌的三棵银杏树,栽植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均有1300多年树龄。雄银杏树干围径1.2米,树高16.3米,冠幅234平方米,古朴沧桑,虬枝横生。斜伸向寺门的一段枯枝,千年银杏梢树已枯煞费苦心断折,树皮斑驳,近干部却萌生新枝,生机盎然。雌树一棵高17米,胸径1.1米,冠幅306平方米;另一棵高15.2米,胸径1.07米,冠幅285平方米,两棵雌树如今正常年份仍可结果二百余公斤。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生长缓慢,各地大多为零星分布,像菩提寺银杏,雌雄三株,同生千年,长势旺盛,实为罕见。
千年鬼柳
千年鬼柳靠崖而生,树龄达千年以上,植物名属柳科,落叶乔木,树干胸径0.93米,树高17.2米,平均冠幅14.2米,后经千年风雨侵蚀,树皮皱裂,基劲古朴。每年仲夏,杏 色花朵点缀满树,灿若群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