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禅寺
地理位置:浙江温州市仙岩镇大罗山南麓
【历史沿革】
初创的圣寿禅寺,规模不大。北宋初,经高僧楞严遇安茹辛经营,拓建梵宇,弘法宣教,方始显名于世,逐渐鼎盛,僧侣曾多达三百余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对寿禅寺”额,寺遂改称今名。熙宁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寺前慧光塔于1966年被毁时,发现大批经卷和文物,经卷末的题记均在景佑、关历、熙宁之际。宣和末毁于兵火。南宋绍兴间,国戚高世则鼎新。元延佑五年,主持致蕴重修。元末复又毁于战乱。明洪武汉,乡宦蔡仲礼重修。永乐八年,住持和尚鉴空,受命中入京预修《永乐大典》,十三年,紫衣山,奉诏大兴土木,古刹重淦时香火鼎盛瓯郡。嘉靖间,乡宦王叔杲、王叔果兄弟增建殿堂,扩展梵宇,更使古刹增光。现存寺宇基本上为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来,平南将军梅勒,章京陈典谟等等檀越陆续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共有殿、堂、楼、阁、轩、厅与客舍、僧房等120多间,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目前浙南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妙法堂、藏经楼、千佛殿等五进主殿,依山起势,一殿高于一殿,气象崔巍。然而因没有妥善管理,至上个世纪70年代,寺宇已面目皆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群众集资及政府补助,进行了全面修葺,重塑佛像,使梵刹焕然一新。1982年被列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建筑
山门开在天王殿前左侧。山门门楣上悬“开天气象”匾额,系宋理学家朱熹书题。朱熹在乾道年间,曾到仙岩山访问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切磋学术,遂为圣寿禅寺题书了这方门匾。进入山门,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中凿“佛陀池”一口,广袤三四亩,池水莹澈鉴人。池上方,面对天王殿,有如来七佛塔和一座经幢。经幢为唐大中十四年遗物,弥足珍贵。惜幢身上的经文,在清光绪年间被无知寺僧磨平重新书刻,已非完璧。天王殿系清乾隆时重建,七开间,中五间单层,两边尽间一楼一底,为圣寿禅寺钟鼓楼。这在佛教寺院建筑中是颇特殊的布局形式。中间檐下高悬“圣寿禅寺”匾额。殿正中为弥勒佛;后壁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两厢端坐着四大天王。弥勒佛像和韦驮像,用香樟木雕成,气韵生动;佛龛造型繁华、精雕细琢。虽都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却颇有艺术功力。大雄宝殿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建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虽经几度重修,但未改变原建格局。
它是一座单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高十八点四米。檐下高悬“大雄宝殿”匾额,乃当代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圆澈法师所书。另有“起敬”匾额,据记载,原出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笔;今为温州书法名家曾耕西先生耄耋年时所书。殿内释迦牟尼佛像,慈祥、庄严;阿难、迦叶侍立两侧,形意自然。两厢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十八罗汉像,是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浙江黄杨木雕刻家叶润周先生于1982年设计雕塑的。大雄宝殿后壁,有“大悲神”壁塑一座,讲善财童子求道的故事,为现代民间艺人作品。壁塑共塑了佛像神像87尊,情态各异。观音大士意志潇洒,善财、龙女神采奕奕。大龙宝殿里各家楹联荟萃,但时代早的都已无存,现存的均为晚清之作。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震日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曹溪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为乡宦太仆寺卿孙衣言撰书。他治“永嘉”之学,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是光绪十四年重修圣寿禅寺的发起者之一。“三千界象教门中,愿证菩提真种子;五百年龙华会上,谁当香火大因缘。”为邑书法家薛遇辰撰书,他精研柳体,造诣很高,也是光绪十四年重修圣寿禅寺的发起者之一。妙法堂、藏经楼、千佛殿均晚清建筑。千佛殿原供有涂金木雕千尊佛像,惜在解放初不慎失火烧毁,现在已经重建。
寺院特色
圣寿禅寺乃千年古刹,历代方丈、住持中又多学行卓越之高僧。寺中宗教文物、图籍与书画原本积累甚多。如清代僧本泉,通文艺,与画家蒲华最相友善。蒲华至此游访,被留住一月,写赠本泉与寺院书画甚多。因长久以来屡经兵火之灾,特别是民国年间,寺内僧徒发生派别之争,殃及藏品,文物、图籍书画星散殆尽。目前寺内唯明代石雕十八罗汉及宋、元、明多方碑刻尚存。历来山水胜地、著名古刹,自多名流贤达品题,圣寿禅寺亦然。虽李唐距今久远,文献多所湮灭,而颜真卿匾书,司空图《仙岩寺铭》,仍见载于史志。铭文俊逸。今抄录以飨读者:“岩之巅,森戟插天,中宅灵仙。瀑之作,凤斡洞壑,地涌山凿。越之裔,瓯之隅,人逸而腴。某某师,某某牧,寺圮而复。”
宋元至明清,则冠盖频临,特别温籍与游宦瓯郡之名流,莫不都曾是圣寿禅寺的座上宾抑或捐舍者。如宋陈傅良早年常宿圣寿禅寺读书,成名后遂把大是量良田给该寺。明代寺旁建陈文节公祠,祀陈傅良。清康熙初,因祠年久失修,方丈天目师便拨寺银予以修葺,并书刻“山中檀越,天下贤人”一联榜于台门,赞颂陈傅良。当时传为佳话。而名流之吟咏,篇什异常丰富,仅《康熙仙岩寺志》和《民国仙岩山志》两书所收录的即有百多首。今选一二首。明虞原璩(邑人,布衣,永乐中征召上京篡修《大典》):“瑶华楼阁拥诸天,金碧庄严法界前。遂有於菟驯石畔,从教白鹤下松巅。
山光水色天开阵,翠竹苍松我亦禅。何日重分云外榻,一溪春雨看鸥眠。”明张逊业(永嘉人,官司丞):“支杖探奇度远峰,云门远见翠微重。珠宫缥缈悬银汉,宝树参差锁玉龙。咽露蝉声和法偈,出林香霭带疏钟。寻僧拟结青莲社,应觅庐山惠远踪。”
明清两代的许多名流,曾为圣寿禅寺题书过不少匾额。如明王叔杲的“南宗净业”,邱启元的“章安福地”,诸定远的“法雨慈云”,稽宗孟的“名山选佛”,泮之彪的“优境仙昙”,范永盛的“仙岩佛国”,王国泰的“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等等,惜都已尽付灰劫。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