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寺
地理位置:浙江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伏龙山
占地面积:11805平米
【历史沿革】
千年古刹伏龙禅寺坐落于慈溪市之伏龙山,伏龙山,唐时为海岛,如今傲立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舟山连海大桥,犹如巨龙,一南一北,汇聚于山下。沈海高速近在咫尺,329国道擦南麓而过。
山不甚高,却有绝佳风景,旧有“莲塘春晓、蓬苑秋香、霜凝丹樨、云亭残照、横玉叫天、白虹淩空、后岭层松、杰阁飞帆”八景之胜,历有称道,唐开国元勋尉迟恭、宋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苏东坡、民族英雄文天祥、名学者黄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清抗法将领欧阳利见、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商帮巨子虞洽卿等历代名宦显贵,观览之余,吟诗纵情,流传众多佳篇。如今伏龙山,步步皆景。伏龙寺院、莲花池、千丈岩、摩崖石刻、仙人桥、蛇打滚、蝙蝠洞、洽卿墓等,众多景点,供人游赏。
据载,伏龙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一岛如蛟龙伏海,云浮雾绕,而岛中环境幽雅,信为佛子修道佳处。于是披荆斩棘,平地筑砌,凿石围池,终使一座庄严之梵王宫耸立于山巅。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更名寿圣禅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寿峰普宁于此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刺史柳公武奏请,改寺额为广福禅寺,“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从此名扬十方。
伏龙寺高僧辈出,从开山祖师唐鉴诸禅师始,而后惟靖禅师,宋寿峰普宁,清懒耕元来、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兴善庵、到近代志恒和尚、诚一法师等不一而具。尤其近代律宗大德弘一大师,曾三次住锡伏龙寺,前后达一年之久,为伏龙寺增添光彩的一页。大师于1931年底,初抵伏龙寺,就甚喜此地清幽之境;又与住持诚一法师相交甚欢,是年在此度岁。驻锡期间,弘一大师心境憩澹宁静,曾用六天时间,恭写《佛说阿弥陀经》,共十六大幅。后又陆续写了一百多幅嘉言集联,馈赠至友学生诸人,这是弘一律师存世墨宝最多的创作时期。另还绘有众多幅佛画,尤其是用朱砂绘成的“罗汉长卷”,精美异常,堪称旷世佳作。
三圣殿
伏龙禅寺,鼎盛时期,梵宫恢宏,殿舍完备,时属三北地区(指姚江之北慈溪、镇海、余姚三县)之首,为“浙东名寺”。寺院布局严谨,依山势而建,充分显现宋代建筑风格,但不幸于1941年6月,遭日军焚毁,宏伟梵宫,夷为废墟。
欣逢盛世,社会和谐,佛法昌隆,伏龙禅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6年批准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规划中的寺院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11805平方米,拟建礼佛、展示、塔院、弘法修行、罗汉群像、山林湖景诸区。其中琉璃宝殿和天王殿现正如火如荼建设之中,相信不久之将来,伏龙禅寺当恢复“浙东名刹”之繁盛,重现“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之庄严。
现任住持
传道法师,字道云,俗名许道云,197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自幼受家庭薰陶,笃信佛教,好阅佛经,明事后遂萌发出家之念。1991年于如皋万寿寺礼智禅法师为剃度恩师,发心出家。1992年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海法法师座下受具足戒。1993年至南海普陀山紫竹林参学,随诸师勤修三学,潜心悟道。1996年至宁波七塔报恩禅寺常住。1999年经浙江省佛教协会推荐,赴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增戒,得戒于觉光、圣一、初慧等长老座下。2003年毕业于扬州大明寺佛学院,2005年深造于南京大学宗教研究班。2008年接惟贤长老所传之心法,成为临济正宗第46代传人。曾亲近过妙善、茗山、一诚、本焕、星云、广修、传印、戒忍等诸山长老,朝礼参学于国内名山古刹,参访美国、韩国、日本、缅甸等诸多国家及台、港、澳地区。历任宁波七塔禅寺知客、纠察、副寺、监院等职;现任慈溪市伏龙禅寺住持、宁波江东区佛教协会副会长。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