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磊寺
地理位置:浙江宁波市慈溪五磊山
【历史沿革】
五磊寺位于五磊山,周围重峦叠嶂,危峰参差,溪谷幽深,与山麓平湖相映衬,风景秀丽独特,是五磊寺历代高僧安息之处,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据记载,五磊寺创始于三国赤乌年间,后屡有兴废,至文革,几无遗迹。
五磊寺
寺院格局
五磊寺主要建筑是:天王殿,原为清末重建之弥勒殿,后因破残,于1986年再行修建后改称“天王殿”。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坐北面南偏东,宽14米,深13米,高10米,建筑面积196平方米,殿内佛会中面南为金面金身弥勒坐像。佛会两侧为泥塑彩绘四天王坐像。佛会中面北为金面金身韦驮坐像。佛会前案下之荷花石板及两房之侧为云霞莲瓣柱,为宋朝遗物。
大雄宝殿乃琉璃瓦屋面,通高17米,上下檐均置二跳斗拱乃雀替花板,檐下绘花卉、翎毛,恢宏明亮,远非原大殿反能比。“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居士所书。大雄宝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趺坐莲台,金面金身,安详端庄,释尊坐像背后为观世音面北全身立像,观世音左立善财,右立龙女。大雄宝殿后门左历两边,供有文殊、普贤两尊坐像,大殿两侧沿墙列坐十八尊罗汉。伽蓝堂殿内所供之伽蓝神为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樟木精雕,金面金身,凤目长髯,读手于春秋,怀忠义正气。地藏殿在上客堂西墙外,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单檐硬山五间,中间供有金面金身,手持宝珠之地藏坐像,左侍闵公,右侍道明。
寺院景观
五磊寺名胜古迹较多,寺门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据说这也是那罗延亲率众弟子日夜开凿成的,其间曾与山中妖魔斗法,死伤多人,故又名“万工池”,池水清洌甜爽,能助人祛病驱邪。池旁有赤松五棵,作为五磊寺的香木,为后世传人所栽。离寺不远的山坡上,有参天古树数株,有些树龄难以估计,需几人才能合抱。寺内以樟树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的金黄建筑交相辉映。到了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五磊寺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种经幢阁楼美不胜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真可谓“古寺楼台高避暑,晴天松柏昼生寒”。
走近印度来华高僧、三国时梵僧那罗延尊者塔座,但见莲瓣雕饰千姿百态,整个外形自上而下略呈抛物线型,显得既稳重又流畅,碑铭“吴开山那罗延尊者之塔”古朴粗犷,显出神秘的气氛。相传那罗延圆寂后,五磊山天峙峰祥光烛天,钟梵隐然,赤脚观音,手执净瓶,向五磊山诸峰倾倒“净水”。现虎洞坑西坡绝壁尚有线条画形式莲花一朵,造型逼真,莲花右上方岩壁中,嵌一巨型佛脚,佛脚北端上方,又有立体形宝石莲一朵,瓣厚实,栩栩如生。三处佛迹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和大自然的巧妙组合中,为五磊寺旅游胜地又添一多彩景观。
塔林思古意悠悠,五磊寺僧塔林那罗延尊者、谛闲大师、月西法师三墓塔,均镌塔铭,追塔主前世功德。据《五磊寺志》载:天台宗第四十三世谛闲大师二度在五磊寺主讲天台宗教义,并设坛传学,僧百余名受具足戒,传为浙东佛教界盛事。大师圆寂后,其法徒炳瑞、宝静等将其灵龛迎至五磊山,建墓塔于牛角峰,后移筑剩日弯僧塔林。据传,大师墓塔移筑时,寺中一株苍虬多姿的老梅,忽生机勃勃,萌发新枝繁花,剩日弯风声、水声、梵呗声三日不绝。
“坐逝莲龛空溟中,夕阳无限映山红。”僧塔林静静地耸立在奇石修篁之中,伴随着晨钟暮鼓为五磊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