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寺
地理位置:浙江台州市天台县石梁景区
【历史沿革】
方广寺位于莲花峰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历经兴废,明代崇祯年间,堵允锡与王夫之兄弟等又进行了修缮。寺有正殿和祖师殿,寺侧有“二贤祠”,专为纪念南宋朱熹、张式到此游览和讲学而建,寺周围有黑沙潭、黄沙源、石漳潭、白沙潭等,黑沙潭。
1998年大愿法师恢复重建南岳五大古刹之一方广寺,将该座南岳幽静的古寺建成供四众弟子静修和闭关的殊胜道场。
莲花峰方广寺
寺院简介
方广寺分上方广寺、中方广寺和下方广寺三寺,是天台宗著名寺院。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石桥寺,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应真阁及妙音、响空、瞻风、伫真、许耒、先照诸亭。“南岳四绝”之一,位于南岳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据《南岳志》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五零三年)。寺院因年久失修,庙宇房屋毁坏殆尽。1989年10月14日,下方广寺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开光仪式。
下方广寺现有山门、大雄宝殿、五百罗汉殿、会佛堂、地藏殿、伫真堂、左右厢房等建筑。五百罗汉堂内供奉五百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罗汉是僧人个地达到的最高果位。五百罗汉本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后随佛修道得阿罗汉果,因天台山的奇山异水,使五百罗汉常来此现身度众生。据史书记述,东晋兴宁年间(三六三年至三六五年)西域高僧昙猷法师在此修行。一天,他曾过石桥,五百罗汉或坐、或卧、或立、或行。后来他住万年寺,又见五百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洞之间。这曾与《西域记》记载的「佛言震旦天台山方广圣寺,五百罗汉居焉」相吻合,从此,天台山一带不断传有「罗汉显圣」、「罗汉化身」、「罗汉转世」的传说。天台山石梁方广寺成为五百罗汉现身应化之处。另有传说五百罗汉原是一群有文有武、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他们在此相聚,抢劫赌博,无所不为。有一次观音菩萨到此,为了点化这批狂徒,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教义相开导,结果,五百罗汉深受教诲,终于改邪归正,各成正果。因此“五百罗汉”之说是始发于天台,而后传向全国的。
方广寺沿南天门山脊南行,经西岭顺北麓约走5公里,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广寺,这里古木森森,银泉淙淙,周围八座山峰如莲花花瓣,方广寺就是莲心。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屡废屡兴,保存至今外貌完好。
寺院景观
方广寺石梁瀑布
石梁瀑布为山崖间一块巨石,若桥横空突兀,其下瀑布穿梁飞挂,飞珠溅玉,声若雷鸣。石梁与飞瀑交相辉映,成为天下奇观。石梁一带岩壁上有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有宋朝大书画家米芾手书“第一奇观”、明朝甘两隶书“飞梁悬瀑”、石纶正书“大观”、王榭行书“星桥胜概”。
寺院历史
据《南岳志》记述,这座六朝时的古刹,在唐代曾改名为方广圣寿寺,陈宣帝太建七年(575年),智者大师初来天台山,度石梁,夜宿定光禅师的草庵(石桥庵)。“石桥庵”,即东晋昙猷和尚隐居的地方,是方广寺的前身。“石桥庵”的存毁年代已无从考证。据《天台山全志》记载:下方广寺正式建寺始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后毁于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8年)复建。宋初又赐名方广崇禅寺。寺院经过隋、唐、宋、元、明五次修建,屡修屡废,屡废屡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居士葛一鹏又重兴。在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34年),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再次筹款,重新修建。经过两年时间,方广寺焕然一新,雄伟壮观。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月,王夫之在莲花峰下组织抗清义师,曾在方广寺内聚会。后来虽然失败,从此以后方广寺却声名远播。
不久,方广寺毁于大火,“门庑不设,僧葺茅舍以居”。直到清道光年间,由曾国藩的曾任陕甘总督的弟弟曾国荃重新修建,费资白银二万余两,才成为现在的规模。
方广寺正殿中原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金匾。寺前有一条小溪,寺左有石涧潭,泉水从石上流下,成为瀑布,注入深不见底的潭中,声若钟鸣。这里林泉山峦秀美,处境幽静深邃,游人到此必有一种“幽深”之感,故前人有“不至方广,不足以知其深”之说。
公元116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就在这年冬天,他们踏雪来到南岳,朱熹此时不禁诗兴大发,七在之内,二人互相唱酬,作诗149首。其中三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方广寺写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这次胜游,特意在方广寺旁修建了二贤祠,并将朱、张的神主供在祠中的嘉会堂上,让他们永享儒家的香火。
方广寺的特点是:寺深、山深、林深,文化渊源深。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