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禅寺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的宝林山下
寺院住持:悟演法师
【历史沿革】
宝林禅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的宝林山下,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建。是福建古代佛教《三山志》四大丛林之一,为县内最大丛林寺院。后毁于大火,仅存石构遗址,宝林禅寺遗址座北朝南。现任住持释悟演和当家师释妙藏在2003年进驻宝林禅寺后,致力规划、继续修建完善寺院规模,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作育僧材、弘扬正法、服务大众。宝林禅寺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宝林禅寺
寺院简介
宝林禅寺在这十多年间,得到社会人士、弟子信众鼎力护持,修葺了宝林禅寺原有的“法堂”,重新建成了:大雄宝殿、宿舍楼、观音阁、放生池、天王殿、地藏殿、龙树殿、般若苑。2013年由著名书法篆刻家邓定剑花费八个月时间设计、篆刻一枚重达三十六吨的花岗石巨印,赠送给宝林禅寺,这是目前中国佛教寺庙拥有的最大印章,被誉为”中国佛教印章之最”。
寺院建筑
宝林禅寺寺内佛像
宝林禅寺屡经扩建,鼎盛时期,总面积30余亩,建筑群正中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两边有伽蓝殿、祖师殿、地藏殿、钟鼓楼、藏经楼、念佛堂、学戒堂、待客堂、斋堂、方丈室等十三座殿堂楼阁和如意寮、化身窑、如意寮、和尚塔、普同塔、报亲塔等十多处附属设施,形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僧众千人。规模居县内首位。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寓贤朱晦翁隐居寺内,有感景物秀丽,赋诗曰:“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岩翠空缘昼不开,一壑祗今存胜揽,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连霄计,未许仙灵便却回。”
寺几经兴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存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建的法堂及两厢僧房。“文化大革命”期中,除堂被改作移民临时住宅外,寺藏的朱熹联板、碑志和历代所传古董、法物、均被砸被盗。1982年12月列为县开放寺院,1984年7月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后,始修葺一新,恢复佛事活动。当时山门虽成废墟,但康熙皇帝御书寺名石碑,仍巍然屹立,放生池虽被沙石填平,但池上拱桥,仍横卧地面,大雄宝殿虽毁为田,但残存石基石柱,仍可展示其昔日雄姿,石基底层金刚座,上层莲花座,各座之间所附麒麟狮象和人物花鸟等石雕,画像清晰,神态逼真。石柱圆形,高4米许,围2.25米,顶端凿有石槽与木梁卸接,成行排列,旧殿之雄伟,此可作证。
现存法堂,保持清代建筑风格,木结构,六㮼五间,歇山屋顶,中央佛厅,两厢西归祠、僧房、斋堂等,共大小房屋35间,建筑面积673.5平方米。寺内青石佛5尊: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紧那罗王菩萨、韦陀菩萨,全高l米至1.2米,肩宽0.3至0.4米,刻工精细,宝相庄严,惜因岁月蹉跎,管理不善,特别“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佛面及手指个别部位被砸坏,是县内仅存的最古老唐代石刻佛像。释妙友曾任首座,明通法师当家,当时常住僧众6人。
寺院住持
宝林禅寺现任住持悟演法师,是现任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连江县政协常委、连江县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咸安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首所佛教音乐学院艺术导师。悟演法师于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系佛教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在2010年公开发行第一张个人佛乐专辑《初莲》,同年2010年,悟演法师荣获斯里兰卡国友好比丘委员会颁发“圣妙法音”荣誉。2012年成为第一位中国学生学习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第50号——灵山斋。“践行人间佛教,推进人性佛教”,是悟演法师最重要的修行理念。10年来,他团结四众弟子,开课讲经,深入浅出剖析教义,提倡爱国爱教,让四众弟子传承三大语系佛教文化,真正觉受原始佛教的真谛。悟演法师自称为“微笑点头和尚”。
更多内容请上:
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