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寺
地理位置:河南郑州市新密市超化镇内
【历史沿革】
超化寺位于超化村,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之中心,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47年),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说,是佛教“净土祖庭”。它共分上、中、下三寺。上寺在超化二层寨,中寺位于超化塔坡,下寺位于超化街北,以下寺最大。其中下寺,又名“金钟寺”,现有房屋14所。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二道门,“超化古寺”,“名刹拾伍”八个砖刻大字,分别嵌存在二道门的前后横额上,和二道门 相对的是一座佛陀大殿。大殿长16米,宽12米,高约10米。殿内有8根大圆木柱, 以青石为基,屋檐全以斗拱构成,每组斗拱宽78厘米,高88厘米,伸长1.05米,斗间距1.15米。虽经历代修整,但仍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寺内有古桧柏两棵,均位于佛陀殿门前5米宽的月台上。东边一棵较大,周长5米,高约15米,群众称“李际遇拴马柏”或“刀痕柏”。超化寺在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南到三门沟,北到石羊岗,周围达10余公里。僧侣在2000人以上。历代不少名人履履相接,题咏甚多。
超化寺
寺院兴于北魏,盛于唐朝。据“北齐造像碑”记载,净土宗祖师昙鸾法师曾经在此担任维那,著名的超化吹歌本是宫庭音乐,也是在这时走进佛教,成为佛教法乐的。明朝时又流入民间,现今仍保留有六百多年前的笙、管、工尺谱等演奏、记乐遗物。寺院在唐朝时达到鼎盛,僧众有二千多人,寺院面积方圆二十里地,这里曾是净土祖庭,也是接纳十方衲子的一大道场。沧海桑田,几经兴衰寺院面目被毁,明清两代虽屡有修复却难见当年雄风。民国年间倭寇入侵,战乱不断,僧人为护民众,寺院惨遭浩劫,院墙坍塌,庙宇被毁。
寺庙建筑
超化寺塔位于超化镇超化村,该塔又名曰“舍利塔”,位于超化下寺西南坡。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为13级方形砖塔,高30余米。塔基南北长7米,东西宽7.1米。壁厚2.1米。砖长40厘米、宽17厘米,质地坚硬细腻,经千余年风雨侵蚀仍坚实完好。可惜于1969年11月被拆除。该塔拆除时,塔基出土文物甚多,有汉白玉舍利函1个,内装舍利盒2个(1银1瓷),内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盖上有铭文纪年,现存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齐武平二年(571年)造像碑头、唐碑各1通,北朝至唐代石刻残佛百余尊,后唐碑失踪,大批残佛原地窖藏保护,齐碑与部分残佛现藏新密市博物馆。
超化塔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仅存塔基,二千零四年重建。
超化寺
寺庙现状
当今社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中央政府大力落实宗教政策。省宗教局已批准超化古寺恢复道场,并划拨土地三百余亩,欲重现净祖土庭昔日雄风。寺院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礼请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皖公上人驻锡此地,恢复寺院。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建的寺院将为广大佛教信众提供一个理想的宗教场所,成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一方净土。
超化寺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