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
地理位置:河南南阳市荆紫关镇东北五公里处
【历史沿革】
法海寺位于荆紫关东北五公里处。法海寺始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由西峰禅师所建。法海寺三面环山,前面为悬崖绝壁,整个地形恰似一个莲花宝座。传说,法海寺曾出现过佛界信徒梦寐以求的岞山客天灯。景区内有绝壁飞瀑、古栈道、千佛洞、万佛洞、八棱泉、古寺院、古竹林、猴山等景点二十余处,是朝圣寻幽、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并在2006年被定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
法海寺
据《乍客山法海禅寺碑记》载:“乍客山法海禅寺由西峰禅师创于唐高宗风仪二年(西元六七七年)。有田地二十亩,房三十八间,僧十余人。”
历史上法海寺屡建屡废。明朝中叶,太虚禅师重修法海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及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两次重修。清末太平天国义军攻克荆紫关,火烧法海寺,寺内主要建筑连同著名的白衣阁均被付之一炬。现存古建筑8座,均为清代所建。法海寺连同平浪宫、玉皇阁、 山陕会馆、万寿宫等组成的荆紫关镇内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一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
寺庙景观
法海寺乍客寺,又名,俗称大寺,伏牛山余脉乍客山半腰间,形成“莲花宝地”上的一颗明珠,于苍枝叠翠、古柏参天、奇峰突凸、山泉环绕之中赫然鹤立。寺院枕倚终南(山)、带垂丹江、松竹竟秀、瀑布有声,可谓极尽幽深清奇。古时因其美景天成、传说神奇和佛法隆盛而华夏名扬,后因丹江航运已废交通不便而逐渐名声衰微,成了潜然隐踪的庭院深闺。
法海寺八大景为“千佛洞”、“万佛洞”、“白瀑倒卷濂”、“松树弹琴”、“八龙泉”、“四棱碑”、“夜明珠”、“一步三道桥”。
站寺旁主峰猴山峰顶,俯瞰“猴山奇峰左右护,怀抱莲花数百亩”的“福猴望月地”,可见四围所环之处酷似莲花盛开,寺院巧置莲心,“莲”有八瓣,艳姿纷呈,即为八景,题有“八诗”,据辨系历代醉景于此的文人墨客、贤达名流即景抒怀之作。八景之合天韵悠长。扬目远眺,可见古藤老树、小桥流水的院落村庄;清流蜿蜒的丹江环抱之中是依稀可辨的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荆紫关古镇清代一条街,以及被嫁接了现代文明的林立高楼和宽阔公路。顺着山下石阶趋向云罩雾绕、林木葱笼的法海寺,可在绝壁之下依铁链石级而上,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溶洞串联之中流览“千佛洞”、“万佛洞”中千奇百态、依势象形的乳成仙界,真乃奇石玲珑妙不可言;其侧瀑布垂帘,古木参天,更让人幻化身在仙人 之间。
绕过这吃空三丈的佛洞绝壁,缘级而上,二百米可抵寺院。院内有株与寺院同岁、两人合抱的千年银杏,傲然挺立于碑石间直插霄汉。最富丽堂皇、开门纳紫雾的正殿中,高达丈许的如来大佛端坐当堂,左右护神和十二家泥菩萨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走出大殿过南侧门,就到了极清凉阴森的寺外竹林,这方遮天闭日、千年不败、满眼臂粗、宽广数十亩的竹林足可容纳千人同息;林中清爽凛冽的八 泉水,足供万人同饮。
法海寺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