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杨帆街道往西3公里
寺院住持:清远法师
占地面积:4400平米
【历史沿革】
旧志载:净居寺系南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年间(550—560年)由名僧慧思和尚结庵,唐中宗神龙时(705—707年)道岸禅师建寺,始名净居寺。后废于兵火。北宋乾兴中(约1022年)修复,真宗赵恒赐名梵天寺。元代又毁,明初修复。明末崇祯时再毁,清顺治年间(约1650年)再修复。
净居寺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僧超一千、房过一幢(一幢为一千间)。虽屡遭天灾人祸几毁几建,仍历代相沿,传无绝期,还保存下来了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和古迹,有宋真宗“敕赐梵天寺”石刻门额,明神宗颁大藏经“皇帝敕命”碑,清康熙皇帝“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三十余通,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
净居寺山门
光山净居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又名“敕赐梵天寺”,乃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光山净居寺门发源地。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来到光州大苏山结庵,开坛说法。宋真宗题名“敕赐梵天寺”石刻5个大字匾额,现仍嵌在门头上。寺内大雄宝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万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30余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
净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部约25公里,它坐落在大苏山南、小苏山之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从县城乘公交到净居寺约20分种。
寺院建筑
净居寺寺院布局齐整,美观大方,整个建筑设计都是“三高两矮”式的房屋。净居寺山门为风火墙(俗称火焰山)。大门东西厢房属砖木结构,东西各三间为天王殿,中间过路间为韦陀殿。净居寺的中轴为三进,分佛殿、东西二院。沿中轴线从山门前步台阶直上,经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步步高升。佛殿院两侧是碑廊,镶嵌着明、清两代的碑碣。沿佛殿走廊西走是禅堂,东行是法堂、方丈室,对面是纵列的禅房。院内走廊纵横,前后左右迂回可通。由于战乱、自然变化和天灾,净居寺现存明、清古老房建筑五十九间。
净居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亦称大佛殿,是寺内主要建筑之一。大雄宝殿系清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九架砖木结构。殿内金柱二十四根,硬山顶、单檐、檐柱六根,每根檐柱上方有额枋,额枋为阳刻人物纹式木雕;有三十扇花格扇门,格扇门上方有十五扇花格扇窗。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各五间,属砖木结构。东厢房为驼峰斗拱式典型的明代建筑结构,西厢房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现已整修一新。
净居寺在建国初期列入省文物保护古建筑,曾对残存的旧舍进行补修,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