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河南郑州市嵩山之太室山南麓
寺院住持:释延佛法师
占地面积:8400平米
【历史沿革】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是东汉古刹,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
法王寺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修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大法王寺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为"中国古寺之始"。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今存毗卢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层塼塔等。寺据嵩山之胜,为天下名刹之一。寺背依玉柱峰,三面群峰耸峙,山谷中曲涧潺流,小径蜿蜒,云雾缭绕,十分幽静。
河南大法王寺
寺院景观
"嵩门待月"为全国闻名的佳景。嵩门在法王寺东侧山头上,两峰夹峙,俗称月架山。每年中秋之夜,明月东升,浩浩如轮,高悬于嵩门正中,所谓"月满嵩门正仲秋",即指此时此地之景。
寺院建筑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
寺院住持
释延佛禅师俗名尚连福,1980年,由依永三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延佛,号泓渡。1987年,为了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带领几名弟子,从条件优越的少林寺来到法王寺,当他看到历史悠久的法王寺,在天灾、战乱、人为的破坏下,殿堂坍塌,杂草丛生,一片废墟时,不由潸然泪下:“大地列五岳,嵩山居其中,嵩山大法王寺作为中国佛寺之始,竟破残至此,我身为佛门弟子,问心有愧呀!”于是立下宏誓:重兴古刹!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他不要国家一分钱,拖着病残的身躯,呕心沥血十余载,四处奔波,多方筹集资金8000余万元,恢复和扩建了法王寺院。如今的法王寺院已有三进寺院:山门、大雄殿、地藏殿,变为七进寺院:山门殿、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新建了洗心河、拜佛桥、功德亭、焚金台、栏板望柱、钟鼓楼、毗卢殿、藏经楼等,并铺设了青石路面。寺院占地面积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余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使这座千年古刹,重现了昔日的光辉。为广大佛教信徒提供了活动场所。
延佛法师
2002年释延佛方丈获知天主教漯河市修女院宋改香、黄冰、王维红、卜俊景、周密、陈晓燕、乔萍七名修女由于家庭极其贫困,无法完成学业,望着七名可爱天真的小姑娘那求知的眼神,延佛方丈从自己并不宽余的收入里面每年资助3.5万元帮助七名修女来完成学业,四年后有六名修女完成本科学业,并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对于翠云区福利院和翠云区倚象镇敬老院来说,2005年12月14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荣膺中国嵩山大法王寺等诸寺方丈、普洱普贤寺方丈释延佛大和尚满怀慈善之心,向他们捐赠了2万元和8千元爱心款。此前,释延佛方丈已向普贤寺捐赠3万元。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