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经寺
地理位置: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小江村
寺院住持:释本善法师
【历史沿革】
禅经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樊川神禾塬北麓。与长安少陵塬畔的华严祖庭华严寺隔川南北相望。该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是唐时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禅经寺,樊川八大寺之一
清《咸宁县志》云:"小章(应为"小江")村有禅经寺"。《续志》载:"禅经寺,在小江村南神禾原北崖,杨嗣复迎养其父于此(《杨氏家谱》)。两《志》所记寺址均确切无误。昔日寺院为皇室奉佛供养,梵音悠远,甘霖流长。清净庄严,信众云集。
[长安。咸宁志史载]:唐时睿宗驸马郑潜耀和诗圣杜甫及文人雅士朝佛参道养心于此。可谓历史久远。现在仍然留存唐驸马和杜甫礼佛问道的窑洞遗址两处。
到民国时期,禅经寺仍有殿宇。郑维翰《心园集.樊川图记》"小江村"条记载:"近村,丛柏林立,古禅静(经)寺尚存。"在当时,寺内有山门房三间,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僧房三间,大殿后有吕仙洞,其规模还不小。大殿建筑古雅,雕梁画栋,墙壁丹青。殿正中奉有佛像,两旁依壁有十八罗汉塑像。山门房内有韦驮、伽蓝泥塑,一前一后。东廊房祀瘟神,西廊房祀送子娘娘,后窑洞祀吕仙。
寺院建筑
禅经寺
禅经寺周围有地十余亩,全是寺田。寺院内外古柏参天,果木林立,有梧桐、柿子、石榴、药材等诸多植物。
寺内存有一眼古井,其井仍在(井口保护)。古井水很旺,水盛清澈,柔软甘甜,大旱不降之年水位仍然不减。寺院原有大铁钟一口,碑石两通,现已无存。寺内一直有僧人常住,目前由释本善法师处理大小寺物。
寺院扩建
世事繁衍,沧桑迁变。禅经寺经历了历史长河风雨的冲刷洗礼,往日宏伟已成过去。但根基尚存,不需另辟。僧众常住,不费招寻,法脉不断,慧命相续。伽蓝护念,慈悲法门。菩提心愿,弘法利生。神鬼相护,香火再兴。
禅经寺
禅经寺虽然经历了千年沧桑,可也住锡了无量菩萨。岁月沉积,普润了恒沙有情,神圣庄严,如是功勋威威。经劫年华,庙宇年事耆旧,雕梁褪色,画栋衰颜,寮房剥损,殿堂陈朽。当望朔两旦山门掩开,善信云集,知识共修之时,环视兰若,前山正门,北齐法堂,东方祖堂,西位寮房。满目蒼翳。至我僧衲,黯淡伤感,殇呼!殇呼!诰望十方善男信女,居士护法,檀越布施,功德发心,添砖加瓦。全慈悲之心,鼎力支持,造光明道场。随缘布施,建人间净土,广舍钱财,筑洗心浣池。一分一文不减功德,千金万两岌福无量。镌刻芳名,岁月烁烁,功德流长。
禅经寺整体筹备扩建翻修。当务之急,起建寮房,安置常住,勿使露宿。随后翻修各堂祖殿,开阔山门。
住持简介
本善法师自幼习武嗜好功夫,少小寡言好静,发心梵志,披度出家。钻读佛经,喜研禅机。善于诗词,包涵禅意。且参访太极八卦诸拳师,习练赵堡太极,刘氏八卦掌。以练习拳脚,当做修行,磨砺心志,修身养性。
释本善
本善法师作品:
木鱼颂
本善
我身化鱼鼓,悬头负众苦。
闲僧吃茶饭,提槌击我肚。
身虽穿铠甲,心中无一物。
鸬鹚虎眼瞩,誓不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