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观音禅寺
地理位置: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
寺院住持:悟宣法师
【历史沿革】
西安终南山古观音禅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距西安市约30公里。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8年),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
据史料记载,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古观音禅寺,当年已颇具规模。山门、大殿、钟鼓楼,云水寮一应俱全,占地300余亩,气势宏大,香火旺盛,直到文革。
天王殿
圆通殿
1998年,隆兴尼师游方来此,见殿堂破败,圣迹寥落,遂不顾年迈四方募化,筹集善款,发心复修。
1999年经当地政府批准恢复为正式的佛教活动场所。
2005年隆兴法师圆寂于北京,四众弟子礼请太兴山摩诃慈恩寺上超下明老和尚住锡,老和尚遂改观音堂为观音禅寺,并委派座下弟子上悟下宣禅师负责,一年时间新建寮房一座。
2006年上超下明老和尚圆寂,其弟子上悟下宣禅师接任住持,继续秉承老和尚遗嘱,发扬终南修道精神,注重禅修,弘扬大乘利他精神。并带领四众弟子于观音禅寺披荆斩棘,在一片废墟中维修大殿,迎请观音圣相,围护古银杏树,新建寮房,绿化庭院,安僧办道。
2009年上悟下宣禅师于禅宗泰斗上本下焕老和尚处接法,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他赋承如来祖业、制定观音禅寺弘法纲领,以禅修为根本、观音为契机,开展禅修体验和弘法活动,寺院日趋兴盛。
2006年春孙清云书记亲自安排修复保护千年古树的周边工程,在省、市、区领导关怀下,使千年古寺及古树得到了保护和进一步的发展。
自2011年春节开始,承蒙上悟下宣禅师及诸常住师父慈悲,禅寺每周开办周末禅修,并举办多次禅七、金刚七等佛事,旨在化导群迷、广利有情,弘扬大乘正法、开启自性之门。
寺院景观
千年银杏树
古观音禅寺寺内有一棵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据传,这棵银杏树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已被国家列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观音神泉
公元628唐贞观年间古清泉一眼,清澈甘冽,常年不歇,不论晴天阴雨,泉水不涨不落,水位永远不变,泉上有一颗千年古银杏树,泉浸根,树养泉,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被誉为“观音神泉”。觅来南山枯木枝,燃起薪火煮清茗。一盏孤香味不差,只缘泉深源流长。
大众禅堂
古观音禅寺乃主修临济禅法之正法道场,自然少不了禅堂,现已建好大众禅院一座,僧人禅堂仍在建设中……欢迎广大信众随喜乐捐。功德无量!大众禅堂除了每年打七对禅修者开放以外,每周的周末讲经堂亦有一炷香的时间对前来听经的大众开放,体验参禅的妙处。
大善院
大善院是该寺为在家众所设立的公益活动场所,开办各种深入浅出的讲经说法活动,并且将传统文化(茶艺、书画)以及环保公益(有机种植)融入其中,将禅的智慧灌注到生活的点滴中与人们分享!
寺院传说
相传唐贞观年间,长安城袁天罡,人称“活神仙”。一日,泾河龙王变作青年书生来长安城游玩,来到袁天罡的卦摊前,发觉围观的人众多,想拿他开心取乐,龙王曰:“吾以项上人头与先生赌明日长安城有雨,如明日下雨,先生自己砸碎活神仙牌子,离开长安城,永不能返,可否?”袁天罡点头曰:“就依公子。”
翌日,长安城突降大雨,龙王又化作书生找到袁天罡曰“先生输矣,砸牌速离长安。”袁天罡看着龙王曰:“公子犯下弥天大罪,还是活命要紧。”龙王道:“难道先生想赖帐不成,吾犯何条,性命不保?”袁天罡手指龙王冷笑道:“泾河龙王,你私改玉帝旨意,难道不是死罪?”龙王闻言大惊失色,双膝跪地连声哀求:“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袁道:“事已至此,吾也无法,汝要活命,只可相求一人。”龙王忙问:“先生请讲此乃何人?”袁曰:“玉帝下旨,明日午时,南天门斩汝,监斩官乃当朝宰相魏征,汝只可相求当今圣上,明日莫让魏征前往,方可保住性命。”。
这日唐太宗李世民往上林苑狩猎。五更梦见一青龙伏在太宗面前,泣声相求:“救我一命!”太宗曰:“朕与汝宿无恩怨,朕不让宰相前往便罢。”龙闻言,连扣三首,感恩不尽,摆尾而去。太宗梦醒,传徐茂公进帐,茂公言"以臣之见,陛下命宰相今日紧随左右,寸步不离,方可无忧。”
太宗正午来到一山坡下,见有几户人家,农夫见皇帝驾到,倾其所有,侍奉圣驾。太宗和魏征见百姓丰衣足食,心中高兴,不觉多饮了农家自酿的米酒,魏征在席间昏然睡去,梦中闻玉帝传旨,南天门斩泾河龙王,魏征领旨,将青龙斩十八段于南天门。龙首抛于长安城北,化为龙首原即龙首村,龙尾长丈八有余弃于长安城西,就是丈八沟,龙身十八段弃落在终南山下,九段落在神泉东,九段落在神泉西,现观音禅寺东有九条山沟向西蜿蜒,西有九条沟向东蜿蜒,传说便是由十八段青龙身躯而化,故有九龙护观音之说。
魏征复旨而归,出得南天门忽见一无首尾之青龙,浑身是血向其讨命:“还我头来!”。魏征从梦中惊醒,并将所梦情形告诉太宗,太宗闻言大惊(此地故名惊驾村),急召茂公来见,茂公闻言道:“陛下莫惊,观音菩萨有甘露普救生灵,不妨求观音菩萨救青龙一命,以解此怨。”太宗略思片刻曰:“早上朕观那神泉仙气缭绕,何不在此建一座观音佛堂,以拜观音”。
建成之日,观音菩萨现身曰:“斩青龙之错不在陛下,十八卫士未能尽职才使魏征梦斩青龙,要救青龙不难,但需甘露洒于断躯之处,即可复活,但因青龙触犯天条恐玉帝知晓,须将其缩为三尺,放入神泉洞中。因魏征醉斩青龙已结深怨,须十八卫士削发为僧,守护洞旁,以防青龙出洞,陛下还需再选二位将军守护宫门,以防不测。”太宗即命十八卫士出家为僧,后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居十八罗汉洞(罗汉洞村由此得名)。太宗又命秦琼、敬德二位大将军守卫宫门(民间门神由此而来),观音菩萨遂以甘露复活青龙,化作三尺,放入洞中,(此泉又名龙泉、观音泉),又在龙泉上栽一菩提树(即现在观音禅寺内的银杏树)。
观音泉之水清澈甘冽,常年不歇,不论晴天阴雨,泉水不涨不落,水位永远不变,泉上有一颗千年古银杏树,泉浸根,树养泉,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被誉为“观音神泉”。又传泉水可医治百病,方圆百里百姓都来取水。
观音寺历任住持都在寺内栽植柏树,解放前观音寺周围尚有柏树四十多棵,如今只剩山门前两株柏树依旧苍翠茂盛。
寺院住持
悟宣法师
悟宣法师,俗姓郑,1969出生于陕西高陵鹿苑镇。出家前曾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并于咸阳中医学院进修学习,期间对人体科学发生浓厚兴趣,并亲身实践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现象,发现人的意念的确是一种能量,可以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由此深入传统医学中寻求答案,对《易经》进行深入研读,对生命现象产生了巨大的吸引,遍访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均感不究竟。
后有缘得到一本《金刚经》,细心研读后发现,佛法是对生命现象的最圆满解释。遂于一九九六年发心出家修道,机缘成熟,同年二月寻访到终南山库峪摩诃慈恩寺超明老和尚座下,更感亲切欢喜,便礼超明老和尚披剃出家。在老和尚的指导下详细研读了《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宗门经典,并练习打坐习静,自感于参禅一法十分相应。是年岁末即得老和尚成全至福建莆田广化寺礼茗山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圆具后来到北京准备上中国佛学院,有缘结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的妙华法师,并协助妙华法师整理其讲经讲义,有《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又一次对这几部禅宗经典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最后毅然决定放弃到佛学院的深造,只身行脚到云居山,进入禅堂修持,得一诚大和尚、惠通首座的提携教导,对参禅一法,尤加信心,并立誓要三年克期取证,发明心地,并效仿古大德,日食一餐,长坐不卧,夜不倒单,如此在禅堂参禅数年道业大进。
2001年亲近青原山体光老和尚,后因常住礼请为班首坚辞不受而云游行脚。又至云居山住禅堂,因用功精进,心无旁物,被一诚老和尚礼请为班首,自感福德尚浅,坚辞不受,遂回终南山石砭峪牛背岭梅花洞隐居自修,住山期间,摒弃诸缘,二六时中,参禅用功,蒙佛菩萨加被,常有法喜甘露自受,更感参禅一门殊胜难得,住山期间一年下山两次筹备道粮,其余时间均在山中用功。曾于梅花洞一人打“饿七”,克期取证。
2000年悟宣法师受西安卧龙寺如诚老和尚坚请,出任卧龙寺堂主,此后至2008每年冬季均于卧龙寺指导禅七。2008年10月得当代禅门泰斗本焕老和尚印可承接其法脉,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2009年应香港宝莲禅寺之邀出任右堂,指导禅七。
悟宣法师受超明老和尚嘱托,住持终南山观音禅寺,安僧办道,弘扬禅宗文化,在终南山佛教协会的帮助下,先后策划举办了三届“终南山国庆禅修”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禅修爱好者。同时还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举办了三届“终南禅茶会”,以及各种类型的短期禅修班。古观音禅寺在悟宣法师的努力建设下,正在成为长安终南山的禅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