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固寺
地理位置:山西运城市永济市西南的中条山麓
【历史沿革】
万固寺位于山西永济西南的中条山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毁,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时称“中条第一禅林”。
万固寺
据殿外历代碑文记载:殿内正中依崖就塑的大佛,高达五丈许,外罩金粉,人站殿内望不见佛头,壁上还塑有万佛小像。只可惜同治年间的一场大火使大雄宝殿仅留下四周殿墙和佛龛。
云梯尽头,是与普救寺莺莺塔称作姊妹塔的多宝佛塔,据说原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作为塔镇,故名“多宝佛塔”。只可异由于历史的变迁,早已失之。塔基周围栏杆,上雕去龙图案,中雕莲花图案,古朴中透露出精致,与古塔相映成趣。塔身为八角圆锯形,高十三层,由下而上每层作规律递减。塔身外表饰以精美的砖雕斗拱和密檐,檐角皆悬挂风铃,风吹铃响,犹如云中仙乐鸣奏。诗人刘世奇曾留下“竹篁一径绿成荫,塔上风铃天外音”的佳句。此时,要是登上八层,站在外檐万固寺上,看着眼前满山的清翠,不禁有拥抱入怀的冲动。听着塔下似隐似现的声音,使人“顿觉六根清静飘然,若在六合之外”。
寺院建筑
万固寺寺院建筑
泉石胜境
进入万固寺山门后是一座西向的前殿,前殿西侧没有人口,只开有东门。殿中央有坛,上置四佛,但都已损坏,不详其究竟。
第二层为大雄宝殿,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但屋顶坍塌,主尊的大佛也巳碎拆成了泥块,殿前石阶的左侧,立有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的《重修万固寺记)碑(王廉撰文)。
第三层为水陆殿,入口在东侧,左右配置钟楼、鼓楼,殿内墙壁上每—区雕一尊诸天,共雕四十二尊诸天像。光绪县志卷一二云:“有石刻诸天像三十六,列陷壁间,像刊檀施姓氏 而无画者之名,故旧传为吴胄曹道玄之迹,然而并非其真,唯画法尚精好可观。”
第四层为八角十三层宝塔。塔南侧嵌有石额,额上有万历十四年(1586)刻“多宝佛塔”四字。这座塔建在八角形台基上,四面设有入口。塔身细长,各层均没有假门、假窗。各层塔檐由砖砌叠涩和上面的覆瓦构成,只有第一层建有砖砌的斗拱。其建筑形式完全是晚近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明末万历的时期的建筑风格。
第五层为如来殿,正面三间,双层。正中嵌有石额,上书“极乐世界”四宇,为万历十九年(1591)郡人王谦所题。楼上名为比丘殿,视野开阔,西面可以看到远处波光粼粼的黄河,在它的对面则可以看到淡云轻雾中的华山。
多宝佛塔
万固寺多宝佛塔是中国楼塔建筑中最早的一座佛塔。始建于北魏时期正光三年,即公元522年。佛塔共十三层,塔高54.666米,仅次于佑国寺、崇圣寺、大雁寺三塔。
宝塔佛光塔的建筑十分奇特。全塔呈八面八角形,在塔基正中青石板下,有一酷似塔型的八面八角塔井,深3米,宽0.5米,长0.7米;石箱旁有两重“塔史”碑刻。塔的1-9层为空心,人可登临至9层;10-13层为实心,登二层凭借木梯,以上即有台阶旋转而上,逢双层可远眺南北盛景,逢单层能遥望东西秀色,层层登高远望,景观落差较大,目中美景显奇。
塔身每层有八个挑角,皆挂有凤铎,凤铎上有铸造年月和铸工胡澄梯的句字,凤铎随风而响,如诗所云:塔上风铃天外音。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有八卦悬空铁刹,铁刹下有积土,土上长有一棵小松树和一株石榴树,树上石榴年年结,不见石榴落下来,据传,这些石榴做为仙果均被王母娘娘摘去了。万固寺多宝佛塔十分坚固,明嘉靖四十四年即56年1月23日的八级大地震,人称“天塌蒲州”,寺内殿宇尽翻,唯有多宝佛塔独存,震后三十年,因塔有倾斜,多处裂缝,匠工才开始层层拆除,重新修复。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佛寺扩建后的主要殿堂,其中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十大弟子,是芸芸众生拜佛祈福的主要场所。大雄宝殿坐落在多宝佛塔正面。主佛坐像高五丈许,约十六米有余,端坐于宝殿之中,高大挥弘,十分壮观。
药师洞
药师洞坐落在大雄宝殿之后,洞内供奉的是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净土乐园。在药师洞内,共有三尊坐佛泥像,正中是药师佛,左胁侍是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是月光遍照菩萨。药师佛像高约2米,出家男相,身着架裟,赤脚,屈漆而坐,遍体金妆。左手侍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甘露、药丸,给予天下苦难中的人们。
水陆宝殿
水陆宝殿是佛教法事集会时所用的殿堂之一,也叫“水陆道场”、“水陆法会”、“水陆大会”、“水陆 斋仪”殿堂,也有人叫“毗庐阁”,为五楹过殿,坐落在塔前,长19余米,进深13.9米。
罗汉堂
万固寺罗汉堂(现已毁)供奉十八罗汉。据玄奘译《法住记》中说,释迦牟尼曾令十六个大阿罗汉常住人世,济度众生。十八罗汉是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加《法住记》的作者庆友为第十七罗汉,重复第一罗汉宾头罗尊者为第十八罗汉。在我国西藏地区则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加上释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人和弥勒。
万固寺内现存的有《十八罗汉图》,是刻在两块青石碑上的,一石碑上刻十罗汉,一石碑上刻八罗汉。这些罗汉聚居于山间峰峦,峰峦上有松柏花草,今天观之,仍栩栩如生,鲜活逼真。它立于药师洞前,不过,笔者怎么数,也没有凑够十八罗汉,仅有十七个。其中一个碑为十个,另一碑则为七个。
无梁殿
无量大殿坐落在多宝佛塔背面,大殿分上下两层殿堂,一色青砖砌起,全是砖石结构,无一大梁,建造奇特宏伟,风格独特,颇为壮观,又被人称为无梁殿。
寺院传说
大睡仙何许人?
在万固寺重修时,出土了一尊大睡仙塑像,睡仙侧仰睡姿,像以仿墨石塑成。这一睡仙何许人?
原来,这位睡仙名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今河南鹿邑县人,生于五代末期北宋初年。陈抟最初隐居武当山,后又隐居华山,学识渊博,沉究易学,善工诗文,撰有“指玄篇”八十一章,“钩潭集”万余字;还着有“高阳集”,作诗600余首,传说他活了118岁,一生爱山水,爱清静,特爱睡大觉。故称“大睡觉”。
陈抟老祖在华山隐居期间,把自己对《周易》的理解与体会化形为无极圈镌刻在华山岩石上。《周易》有关无极的学说是出家人修炼术的概括和总结,相传吕洞宾、汉钟离都曾得益于此而修成正果。后此图传于陈抟,陈抟又溶化进自己的理解与体验。陈抟熟谙诸家学说,精通天文地理,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宋太祖宋太宗多次降下九重龙诏,宣陈抟入京辅佐朝政,陈抟就是不允。所以陈抟在华山隐居的地方叫“避诏崖”。
一日,几人正在华山博台下棋,跑来一位落魄的乞讨人,见几位下棋人自得其乐,便过来要与陈抟对—棋。陈抟一看此人一副贵相,必不是凡人,就说;“要对棋,得有个说法,看你身无分文,下输了咋办?”这个乞讨人原来就是赵匡胤,当时,赵匡胤正被官兵追杀,无奈逃至华山躲藏,听了陈抟的话,就说:“这华山就是我家的祖业,我输了,就把此山输给你们。”
陈抟听了,忙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几人立即立下文约为证。对棋的结果,是赵匡胤输了。陈抟老祖见目的达到,便将文约一口气吹贴在对面三风山的崖石上,让赵匡胤欲赖不成。几位仙人赢了华山之后,立即跪拜赵匡胤:“谢主龙恩。”
赵匡胤感到莫明其妙,便向四位仙人讨教:“何以谢我?”仙言道:“看你—副贵相,将来定有江山。”从此,赵匡胤与几人交了朋友。如今从华山博台向南望,文约的字迹依然依稀可辨。
后来赵匡胤赢得天下,做了皇帝后,专程到华山拜访几位仙道,并许下诺言“免去华山税赋”。从此,当地人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华山不纳粮”。陈抟的道教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他先被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士”,周世宗柴荣赐号“白云先生”,又被宋太宗赵光义赐号为“希夷先生”等等。人们把他称为陈抟老祖,其遗骨在历代群众中极被敬仰。据传,他在世时,与万固寺佛家的私交密切,曾来万固寺传道。他死后,人们将他的遗骨塑于仿墨石中,方成睡仙石像,被人供奉起来。
更多内容请上: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你还可以通过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佛教资讯,众善联盟欢迎你的加入。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