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大商场逛街,走累了喝茶吃饭,下午再看个电影。”曾几何时,这一模式颇为被推崇,甚至成为商业地产的经典模式,受到许多城市的复制。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同质化的购物商场出现,以及电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很多购物商场人流越来越冷清,甚至不得不关门结业。
1. 百盛:外资第一店接连陷入关店风波
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马拉西亚百货商百盛商业集团,接连陷入关店风波中。继北京东四环店宣布停业之后,唯一一家位于天津的门店也将于2015年3月31日闭店。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今,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在大举关店的背后,百胜集团的业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连续三年业绩滑坡及利润下降,让这家曾经无比荣耀的百货公司,被迫选择转型。2012年9月份,百盛上线自己的网上商城;2015年,百盛集团宣布已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来西亚餐饮品牌AUM订立合资合同,在中国发展餐饮业务。
2. 沃尔玛:将关闭30%中国门店
在截至2014年10月31日的财季中,沃尔玛中国区的毛利下滑。沃尔玛表示,这受到了中国零售通缩压力的影响。沃尔玛表示,将关闭约30%的现有中国门店,而沃尔玛目前在中国拥有400家门店。
3. 人人乐:2014年关18家门店 将转型社区超市
人人乐发布公告称:“由于可比门店销售出现加速下滑,为进一步减轻亏损门店给公司带来的经营压力,公司经慎重评估,在三季度报告披露后新增关闭了7家亏损门店,增加关店损失约8440万元。”再加上此前三个季度,全年关店18家门店。
4. 麦当劳:今年将在中国关80店
今年初,由于麦当劳在全球业绩不佳,其全球CEO被撤换。今年一季度,它的净利又大跌32.6%,最近麦当劳宣布,今年将在全球关闭700家店,其中在美国和中国关闭表现不佳的220家门店,其中中国80家左右。
……
9月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发布《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3将被淘汰,有1/3将转型为批零兼有的体验式购物中心,还有1/3将成功实现线上与线下对接。
尽管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必然有实体店铺能够生存下来。那么,实体店铺该如何突围?
上述报告建议,应该鼓励百货店探索改进传统的盈利模式。 如对部分热卖品牌的品类和款式进行买断营销,以增强价格话语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做好线下线上结合,并进行全面流程再造,实现全渠道零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蓬勃兴起,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在线下店铺看货,网上下单的情况。华荞网www.hqw360.com就是考虑到目前消费者的心里,在建立以荞麦食品、五谷杂粮、有机食品和地方特产为主的农副产品电商平台的同时,构建以产品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产品体验店、美食体验店等连锁机构,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整合,在满足消费者下线体验的同时,实现线上下单、就近配送、门店自提和自主选购等多种服务方式,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的品质服务,让购买农副产品变得更安心,更轻松、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