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四川省峨眉山清音阁牛心岭山腰
【历史沿革】
牛心寺在清音阁后,牛心岭山腰,海拔高度958米。牛心寺原名延福院,唐慧通禅师改名卧云寺。宋代继业三藏法师重建,后几经改建,现存大雄宝殿、观音殿、厢房和斋堂。
牛心寺寺内景观
寺院历史
北宋初,继业三藏大师重修。寺对青莲峰,有白云、青莲二阁。淳枋年间(1241—1252)僧绍才再建。明洪武时,龙兴寺僧广济禅师避太祖(宋元璋)之召卓锡寺中。明故世安《译峨赖》云:“凡数折,至后牛心寺,继业所创,今名卧云,即古延福院”。清乾隆以前,均为清音阁去洪椿坪必经之道,当时殿宇规模宏大,后因游山道改至白云峡中。岁月流逝,凡经兴废,寺名亦多变易。现存木穿斗结构殿堂二重,上殿为清乾隆年间建造,下殿两厢为1912年修建。造型简洁朴实,入口部分利用山门重点装修,突出了主体寺院的个性。民国壬子(1912年),源照上人云游归山,募化重建,日积月累,辛苦经营,始成现状。大雄宝殿、观音殿及厢房、斋堂共有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
牛心寺深居密林,环境幽静,昔日高僧多来该寺居修,研习经书。清乾隆以前,为清音阁去洪椿坪必经之道,当时殿宇规模宏大,后因游山道改至白云峡中,寺庙逐步荒废。
牛心寺后山脚下有个“药王洞”,传说是“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炼丹的地方。洞高约5米,宽近3米,深5米多,洞底和洞口均有明显的烟熏火烤痕迹,洞壁上至今寸草不生,据说是久经药物熏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