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静宁寺村
【历史沿革】
据威远县志记载:静宁寺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一座规模较大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归真寺庙。它座落在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静宁寺村 ,北距县城17公里,南接自贡市14公里,全寺占地面积为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殿、堂及房屋1000余间。
静宁寺
寺院简介
静宁寺原系古刹丛林,明末兵变之余,仅存破庙数间,名高峰寺。清光绪26年(1900年)朱郑氏(法名妙禅)化缘集资建庙。取名静宁寺,寺庙殿阁连绵,建筑精巧,斗拱柱梁,琉璃简瓦,搬敖座脊,雕龙刻凤,富于明清风格。寺内儒林院、考仙院、观音殿、三圣殿、慈善堂、玉皇楼、王母殿、忠义亭、钟鼓楼、八德池、五福桥、字库塔,厢房错落有致,整个建筑持续了50年。当时每逢会期,全国各地来赶庙会的信众络绎不绝,附近市县旅馆爆满。静宁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四川西南地区结构最严谨、规模最大、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历史
川南古刹,百年静宁寺,灵气殊胜,名震华夏,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和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中学南迁静宁寺办校8年,为祖国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无数英才享誉世界各地。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每年都有中山校友回静宁寺看他们的第二故乡。
1993年,信众自愿乐捐修复了静宁寺,2000年7月,威远青峰禅院主持人李俊仙居士受佛门弟子推荐到静宁寺主持全面工作,在政府宗教政策的鼓励下,在有关部门和众多佛教信徒以及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已募资建成塑就观音、文殊、普贤、接引佛、地藏诸圣像和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并于2001年农历六月初六;礼请高僧沩仰沩仰正宗十三代,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云门正宗第十四,临济正宗第五十一代法脉传人隆定大和尚举行开光典礼,接连两天,各地参竭拜佛信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现正连续募资塑建罗汉堂,和筹建经堂等,2002年4月礼请高僧沩仰正宗十三代,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代,云门正宗第十四代,临济正宗第五十一代法脉传人隆定大和尚住持,务将静宁寺圆满地建成一座宏伟盛大的地藏菩萨道场。
2003年,静宁寺已被省、市、县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礼请为沩仰正宗十三代,曹洞正宗第四十八代,云门正宗第十四代,临济正宗第五十一代法脉传人隆定大和尚代领僧众住持。静宁寺又恢复了昔日诵经声声、钟鼓悠扬、红烛闪烁、香烟缭绕的情景。在隆定大和尚住持以来修复山门殿,地藏宝殿,圆通宝殿,观音宝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说法堂[方丈室],罗汉堂,五方财神殿等。
静宁寺欢迎广大信众前来礼佛,同时也邀请各地游客到静宁寺旅游、观光、休闲。还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和东北中学、中山中学的校友及后裔关注静宁寺的发展,让静宁寺重振昔日辉煌。
圆通宝殿
寺院建筑
静宁寺坐南朝北,依山而筑,高低起伏,气势宏伟,占地达40000平方米,为全省规模最大儒、释、道三教归真寺庙。大门两侧有对联一副:“唯静乃宁特起自新之路,;以慈为善大开普渡之门”寺内楼台亭阁,画栋雕梁;小庭大院,星罗棋布。寺分四殿二院:四殿即观音殿、孔子殿、三圣殿、王母殿。二院,一为考仙院,系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古色古香;一为儒林院,系红砖二层楼房,融入了西方建筑风格,堪称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中西合璧的一朵奇范。目前寺内孔子殿、儒林院、慈善堂、八德池、五福桥、字库塔、凉亭等景观,尚保存完好。精美的石刻人物、花卉、书法以及石狮、楹联都极具观赏价值。
静宁寺巍峨雄伟,环境优雅,建筑精巧,布局奇特。集儒、佛、道三教于一体,融寺庙与园林艺术于一身,在巴山蜀水及东北各地久负盛名。
一边是木串壁、小青瓦、白粉墙、不雕梁,地道的明末清初中式建筑风格,一边是方青砖、线条分明的西式建筑风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静宁寺
川南最大儒、释、道寺庙,位于威远向义镇境内。该寺庙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复建。庙内建筑物富于明、清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既保持了中国古庙宇的对称性和古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了西方园林式建筑特色,堪称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博物馆。该寺庙设有儒、释、道三大教派,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区均属罕见。该寺庙还是川南慈善总会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中学——东北中山中学和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中学两所学校迁址于此办学校八年之久,为祖国和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还健在的有两千余人,其中有不少为海内外知名人士。
静宁寺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威远县向义镇。南距自贡市13公里,北距威远县城17公里,总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群大部分保存完好。
静宁寺乃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著名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身,是川南著名的庙宇,名噪一方。建筑群附近地貌为丘陵地带,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山门至后殿依次从低而高,梯式修建,以庄园为总体布局,局部体现各自的宗教特点和用途,同时积极采用西洋的各种装饰建筑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代表建筑有儒林院、慈善堂、观音阁等。
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处处饰以各种精美的雕塑图案,集宗教特点和园林艺术、民居特色一身。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儒林院、王母殿、八德池、五福桥、观音阁、玉皇殿、慈善堂、字库塔等景点。
整个寺庙布局精巧,殿、院、祠、堂、阁、塔、亭、台、楼、池、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