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莲寺
地理位置: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25号厦门植物园内
寺院住持:法源法师
【历史沿革】
万石莲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植物园内。晨雾茫茫,景色奇妙,有「狮山晓雾」之誉。据说始建于唐,历代废损,明末扩建、重修。清康熙年间重建,民国时期会泉法师重建,一九八四年,新加坡宏船法师又捐资重修。
厦门万石莲寺
寺院格局
万石莲寺规模虽不大,但精巧别致,自成一格。殿堂精巧,亭台错落,处于万石丛中,故名「万石莲寺」。 寺内有大雄宝殿,殿后有"功德林"、"念佛堂",殿前石阶上的团龙浮雕,十分精美。寺内外题刻如林,诗人黄日纪赞曰:"鹭江富名寺,万石独称最"。 万石莲寺门前,有天然岩石形成的半月池,春雨来,泉流如练,注入池中,穿过岩石穴隙,泻入深谷,水声淙淙,如鼓韶乐,李日章题为"水鸣韶"。
从大殿左边入一洞门,在会泉法师纪念堂旁有「听刹石」,石上古榕虬根龙须,蟠石而生。微风拂过,以耳贴石,便可听到飒飒啸鸣声。万石岩巅有「万笏朝天」石刻,岩下幽壑流泉,别有洞天,名「小桃源」。又有「象鼻峰」,雍正时(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李璋所题。峰前即「锁云」石刻处,相传南明永历四年(一六五零年)郑成功杀郑联于此,岩麓万石岩水库周围为植物园,湖光山色,引人入胜。 泉流逶迤,穿行幽谷,谷中岩石崎岖,谷底岩石成洞,是个好玩的地方。古人喻之"小桃源"。镌刻"渔问"二字,取意《桃花源》中渔父问津的故事。这里真是"一泓清浅沙为路,万窍玲珑石作天"。山泉流出"小桃源",即成一条清碧的溪涧。
寺院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万石岩一度被借为解放军营房。1979年驻军撤离后,由会泉门徒、旅居新加坡华僧宏船募集巨资,委托妙湛、宏辉、开因姑,对寺岩进行全面翻修扩建,总建筑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1984年落成时并改称为“万石莲寺”。宏船回国亲自主持开光典礼,并延聘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兼任主持。1985年闽南佛学院复办后,增设女院部,招收各地尼僧和部分菜姑入学,经宏船倡议,将女院部附设在万石莲寺内,常住女院部师生100多人,及至1996年,女院部方迁往新建的紫竹林寺。
万石莲几经兴废,80年代初进行翻修,修建了新建的有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会泉法师纪念堂以及讲堂、院舍等,1984年落成时并改称为“万石莲寺”。
寺院景观
万石莲寺寺内景观
万石岩漫山奇石巉岩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若人若兽,蹲伏扑击,千姿百态,各具形象。岩下幽壑清溪,鸣泉滴翠,尤以“小桃源”洞更为奇绝。洞深约半里,内有石凳石床,可容数十人,中有清泉流注,叮噹声响不绝,石上有“水鸣韶”题刻以志景实。每当阴湿季候,深涧幽洞云雾蒸腾,奇峰怪石飘忽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另有一番奇幻景色。故又有“万石锁云”的雅称。
更多内容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