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
寺院住持:赵雄法师
占地面积:77000平米
【历史沿革】
西禅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之麓,距离市中心约1.5千米,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西禅寺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
江西福州西禅寺
寺院简介
西禅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寺院格局
古寺原为王霸仙人修道之地,后于唐咸通八年建成佛寺,先后易名为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而现称“西禅寺”是因为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所以得此名。西禅寺占地百余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太室、念佛堂、库房、斋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玉佛楼、观音阁、报恩塔、新念佛堂、上客堂、海会楼等数十座建筑物,其中观音阁中供有一尊用黄铜铸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重达29吨,全国罕见。阁前的玉佛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一尊为释迦牟尼正面坐像,高2.3米,供奉在楼下,另一尊供奉在楼上,为身长4米的释迦牟尼卧佛像,是全国最大的玉佛。
西禅寺报恩塔
西禅寺报恩塔是寺内较引人注目的一座建筑,它建于1986年,为仿古八角型楼阁式砖塔,塔高67米,共有15层,内有8厅,外有9廊,是国内最高的砖塔。报恩塔的每层塔壁都嵌有惠安著名石匠精心雕刻的佛像和佛教故事,且点缀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此外,西禅寺内还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的真心铭碑、唐代七星井、五代慧棱法师塔等,数百株荔枝树环绕于寺内,清幽古雅、别具一格。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与西禅寺仍有密切的联系。西禅寺又以盛产良种荔枝而驰名中外。
寺院传说
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相关佛事
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滨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廨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说这里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谒,又成古刹与众不同的一大景观。
在福州市的下院有开化寺、护国寺、观音阁、万寿头陀寺。在新加坡的下院有双林寺、马来西亚有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舍利院)等。各下院都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在今天大雄宝殿的石柱上,保存着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敬题的对联。西禅寺对外开放以来,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僧众及佛教信徒纷纷来寺朝拜进香,并捐资修庙,倾注热爱中华、热爱祖寺之心。1994年,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侨僧谈禅法师募捐130万元港币建造的千手观音铜像及仿古建筑观音阁,在著名古刹福州怡山西禅寺完成。观音大士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慈悲垂视,呈十一道、千臂、千目之庄严妙相。造像总高11.3米,膝间横宽4.5米,以40吨青铜铸就。
文章出处: